联轴器分类及图示
bydfootball.com k8凯发一触即发机械 2020-01-09 11:05:34
点击:
中华人民共和国 标准 GB/T 3931-1997
1 范围
联接两轴或轴和回转件,在传递转矩和运动过程中一同回转而不脱开的一种机械装置。
利用螺栓联接两半联轴器的凸缘,以实现两轴联接的联轴器,见图1。
图1
利用径向键和普通螺栓联接两半轴器的联轴器,见图2。
图2
利用公用套筒,以某种方式联接两轴的联轴器,见图3。
图3
利用两个沿轴向剖分的夹壳,以某种方式夹紧,以实现两轴联接的联轴器,见图4。
图4
利用中间盘通过销轴,以实现两平行轴联接的联轴器,见图5。
图5
利用十字轴式中间件,以实现不同轴线间两轴联接的万向联轴器,见图6。
图6
利用若干钢球置于分别与两轴联接的内外星轮槽内,以实现不同轴线间两轴联接的万向联轴器,见图7。
图7
利用球铰式的中间件,以实现不同轴线间两轴联接万向联轴器,见图8。
图8
利用球铰和柱塞式组合的中间件,以实现不同轴线间两轴联接的万向联轴器,见图9。
图9
利用三叉杆和柱塞式组合的中间件,以实现不同轴线间两轴联接的万向联轴器,见图10。
图10
利用若干钢球置于两个球叉组成的中间件,以实现不同轴线间两轴联接的万向联轴器,见图11。
图11
利用两个凸块叉和两个中间凹块组成的中间件,以实现不同轴线间两轴联接的万向联轴器,见图
12。
图12
利用在同一平内通过三个径向均匀分布的装有球环的三销架,将壳体与轴联接的中间件,以实现不同轴线间两轴联接的万向联轴器,见图13。
图13
利用两个三销轴与两个偏心轴叉组成的中间件,以实现不同轴线间两轴联接的万向联轴器,见图14。
图14
利用由一根两端轴颈上装有球环的销轴,将双柱槽壳与球头轴联接起来的中间件,以实现不同轴线间两轴联接的万向联轴器,见图15。
图15
图16
利用公用的链务,同时与两个齿数相同的并列链轮啮合,以实现两半联轴器联接的联轴器,见图17。
图17
利用中间滑块,在其两侧半联轴器端面的相应径向槽内滑动,以实现两半联轴器联接的联轴器,见图18。
图18
利用球面滚子中间件,以实现主、从动端联接的联轴器,见图19。
图19
利用钢球为中间件,以实现主、从动端联接的联轴器,见图20。
图20
利用弹性元件的弹性变形,以实现实偿两轴相对位移,缓和冲击和吸收振动的挠性联轴器。
利用弹簧叠片,以螺栓或其他联接方式与两半联轴器联接的联轴器,见图21。
图21
利用单(多)弹性盘,以螺栓或其他联接方式与两半联轴器联接的联轴器,见图22。
图22
利用若干簧片组,按不同方式布置,以实现两半联轴器联接的联轴器,见图23。
图23
图24
利用若干组杆状弹簧通过螺栓,以实现两半联轴器联接的联轴器,见图25。
图25
利用若干圆柱螺旋弹簧通过圆柱销,以实现两半 联轴器凸缘联接的 联轴器,见图26。
图26
利用中间浮动盘通过簧片,以实现两半 联轴器联接的 联轴器,见图27。
图27
利用若干卷簧组通过中间环,以实现两半 联轴器联接的 联轴器,见图28。
图28
利用波纹管以焊接或其他联接方式,以实现两半 联轴器联接的 联轴器,见图29。
图29
图30
利用固定在中间盘两组薄膜通过拨盘,以实现两轴联接的 联轴器,见图31。
图31
图32
利用一端带有弹性套的柱销,装在两半 联轴器凸缘孔中,以实现两半 联轴器联接的 联轴器,见图33。
图33
利用若干非金属材料制成的柱销,置于两半 联轴器凸缘孔中,以实现两半 联轴器联接的 联轴器。见图34。
图34
利用若干径向分布的非金属材料制成的柱销,置于两半 联轴器径向凸缘孔中,以实现两半 联轴器联接的 联轴器,见图35。
图35
利用若干非金属材料制成的柱销,置于两半 联轴器与外环内表面之间的对合孔中,以实现两半 联轴器联接的 联轴器,见图36。
图36
利用轮胎状弹性元件,以螺栓与两半 联轴器联接的 联轴器,见图37。
图37
利用橡胶硫化粘结在金属上的圆环形组合件,以螺栓与两半 联轴器联接的 联轴器,见图38。
图38
利用若干带金属芯棒的非金属弹性元件,置于两半 联轴器凸缘孔中,以实现两半 联轴器联接的 联轴器,见图39。
图39
利用含轴截面为圆形的多角环状弹性元件,以螺栓交错地与两半 联轴器联接的 联轴器,见图40。
图40
利用一端为块状柱销,通过块状弹性元件挤压半 联轴器,柱销的另一端置于另一半 联轴器凸缘孔中,以实现两半 联轴器联接的 联轴器,见图41。
图41
图42
图43
利用若干鞍形弹性元件,通过螺栓与两半 联轴器联接的 联轴器,见图44。
图44
图45
利用凹形环状弹性元件,以螺栓与两半 联轴器联接的 联轴器,见图46。
图46
利用套筒形非金属弹性元件联接两轴的 联轴器,见图47。
图47
利用圆形或其他形状的板材弹性元件,以螺栓交错地与两半 联轴器联接的 联轴器,见图48。
图48
利用橡胶硫化粘结在扇形金属环上,并与膜片组件复合,以实现两轴联接的 联轴器,见图49。
图49
4.1 理论转矩 T
未计及实际工况对转矩影响时, 联轴器所传递的稳定转矩。
4.2 公称转矩 Tn
根据系列化要求,设计每一规格 联轴器所能长期传递的转矩。
4.3 计算转矩 Tc
计及实际工况的影响,作为选择或计算 联轴器依据的转矩。
4.4 许用转矩 [T]
根据 联轴器中薄弱环节的强度或变形等条件限制而允许长期传递的转矩。
4.5 大转矩 Tmax
4.6 许用 大转矩 [Tmax]
4.7 交变疲劳转矩 Tk
4.8 冲击转矩 Ts
在起动或变速时产生的瞬时 大转矩。
4.9 激振转矩 Ti
产生周期性振幅时的转矩。
4.10 许用转速 [n]
根据 联轴器工作平稳、强度等条件的限制允许使用的转速。
4.11 工况系数 K
由于传动轴系载荷变化和工作环境等,影响 联轴器计算转矩对理论转矩的比值。
4.12 动力机系数 Kw
由于动力机类别不同而引起的附加载荷系数。
4.13 起动系数 Kz
由于起动频率而引起的附加载荷系数。
4.14 温度系数 Kt
考虑在温度影响下非金属弹性元件材料的强度降纸系数。
4.15 频率系数 Kf
由于交变疲劳转左频率的影响系数。
4.16 放大系数Kv
在振动系统中,采用弹性 联轴器时考虑冲击转矩增大时的系数。
4.17 冲击系数 Ks
由于冲击转矩所产生的增大系数。
4.18 质量系数 Kj
在冲击和激振时的质量分布系数。
4.19 许用径向补偿量 [ΔY]
联轴器所联两轴,在规定部位上的允许径向相对偏移量。
4.20 许用轴向补偿量 [ΔX]
4.21 许用角向补偿量 [Δa]
4.22 静刚度 Cs
4.23 动刚度Cd
4.24 扭转刚度 C
4.25 径向刚度 Cy
4.26 轴向刚度 Cx
4.27 许用扭转角 [φ]
4.28 大扭转角φmax
4.29 弹性回差
主动轴角速度突然变化时,从动轴转角的滞后量。
附录A
(提示的附录)
|
|